镇平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属楚汉溶汇文化特质。多年来,经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精英人才的画龙点睛,展示出了博大精深的灿烂画卷。
文学创作成就斐然,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载有古镇平(吕国)的《嵩高》、《杨三水》两首诗作;东汉左雄的证论文章;南北朝宋炳的《画山水序》、宋懔的《荆楚岁时记》;金代杰出诗人元好问任镇平县第一任县令,留下诗作,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位置,建国后至今,镇平籍及镇平文学作者作品多多。在国家、省级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百件,有的还获了奖。近年来,又出了《乱世英杰》长篇小说。音乐舞蹈享誉海外。42首镇平民歌被收入《中国民间音乐集成》。民歌《姑嫂赶会》获河南省民间音舞比赛一等奖。民间舞蹈《九莲灯》久负盛名,由清末民间创作,描述九天仙女到人间观灯戏乐的情景,队形变化巧妙,可组成文字图案画面,1959年国家东方歌舞团以此参加在维也纳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1981年,被定为省歌舞团保留节目,获省艺术金奖,被中央电视台播放。 民间曲艺久负盛名,镇平鼓儿哼为地方戏曲,唱腔豪迈洒脱,节奏明快,充满乡土气息。80年代经由南阳地区文艺界加工,《实诚人》参加了在香港的演出 .
文物古迹气象万千,旧石器时代石羊岗、叶湾出土的文物,验证镇平与"南召猿人"同期,距今已有50万年历史,馆藏贝叶经等数十件为国家一、二级文物。阳安寺、菩提寺古建、西魏造像碑、安国城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较高价值。
社会文化丰富多彩。全县23个乡镇,全都建有文化站,半数以上的村建有文化室,形成三级文化网络,石佛寺、贾宋、侯集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百强文化站".卢医、彭营等五个乡镇被市定为先进文化乡镇。县文化馆1991年被省文化厅验收为"甲级文化馆".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标准文化馆".民间文艺是镇平的文艺强项,除了声播中外的玉雕工艺美术、狮子、龙灯、竹马旱船、锣鼓、唢呐表演艺术独具特色,已在连续举办的六届玉雕节上举行大型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县文化馆编纂的民间故事、民歌、民谚、民舞、民器乐、曲艺、戏曲等十大集成卷本的文稿共达近百万字,成为一笔极为珍贵的民间文艺财富。1998年底,镇平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