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决算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预决算公开平台 > 财政预算决算

关于镇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添加日期:2006-02-18 08:51:18   来源:县政府   作者:县财政局局长 徐明发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镇平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财政政策和全县经济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理念,切实把握增收节支、服务全局这个基本点,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锐意进取,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业强县”战略引领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2280万元。在执行过程中,全县上下立足县情,张扬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积极培植骨干财源,狠抓财政收入组织,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全年实际完成17319万元,为预算的141.2%,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269万元,占计划的100.3%,增长51.3%;地税部门完成6815万元,占计划的106.3%,增长34.5%;财政部门完成8235万元,占计划的228.4%,增长91.9%。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收类及企业所得税完成9084万元,为预算的104.7%,比上年增长38.3%;
2、农业三税完成1204万元,为预算的172%,比上年增长99%;
3、其它收入完成5466万元,为预算的237.1%,比上年增长90.7%;
4、专项收入完成377万元,为预算的125.7%,比上年增长37.6%;
5、国有资产收益完成1188万元,为预算的396%,比上年增长117.6%。
(二)以公共财政理念优化支出结构,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全年财政支出计划为28762万元,加上上级追加、上年结转,全年支出预算为54215万元。预算执行结果,全年实际完成支出53045万元,为预算的97.8%,比上年增长41%。一些项目跨年度执行,结转下年支出任务117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科技三费和科学事业费完成45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36.5%;
2、农林水机事业费及支农支出完成480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70%;
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完成3049万元,为预算的lOO%,比上年增长26.4%;
4、教育事业费支出完成1046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3.4%;
5、卫生经费支出完成130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3.1%;
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完成262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66.5%;
7、公检法司支出完成274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7.7%;
8、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555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1.1%;
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2478万元广为预算的98%,比上年增长40.3%;
10、行政事业离退休费支出完成506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8%;
11、基本建设支出完成4642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17.5%;
12、挖潜改造资金支出完成1003万元,为预算的69%,比上年增长728.9%;
13、其他支出完成5821万元,为预算的89.7%,比上年增长49.3%。
(三)壮大经济基础,规范财政管理,县本级财政预算运行态势良好
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8563万元。实际完成12984万元,为预算的151.6%,可比口径比上年增加6122万元,增长89.2%。其中:工商税及企业所得税完成6187万元,为预算的102.3%,比上年增长67.2%;其他收入完成4999万元,为预算251.8%,比上年增长107.5%;国有资产收益完成1188万元,为预算396%,比上年增长117.6%;农业三税完成293万元,年初预算未安排;专项收入完成317万元,为预算的137.8%,比上年增长53.1%。
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县本级支出计划为23397万元,力口上上级追加、上年结转,全年支出预算为46463万元。执行结果,全年实际完成支出45293万元,为预算的97.9%,比上年增长46.8%。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科技三费和科学事业费完成33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74%;
2、农林水机事业费及支农支出完成3717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3.7%;
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完成2300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9%;
4、教育事业费支出完成1012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1.5%;
5、卫生经费支出完成119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4.8%;
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完成228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5%;
7、公检法司支出完成2748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7.7%;
8、行政管理费支出完成3673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7.3%;
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完成2478万元,为预算的98%,比上年增长39.5%;
10、行政事业离退休费支出完成398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5.5%。
2005年,在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各项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收支平衡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县四大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坚持改革发展,奋发图强,艰苦积累的结果,是“工业强县”效力的初步显现。
回顾“十五”以来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困难与挑战并行,奋斗与收获同在。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市场因素的不利影响,财政工作克服财源基础薄弱、收支矛盾尖锐、理财机制滞后等各种困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财政基础逐步壮大、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理财秩序明显规范,开创了财政工作的新局面。财源建设推进有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建设骨干财源,构造了初具规模、持续发展、优势明显的财源体系,经济实力得到力口强,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19万元,可比口径比2000年年均增长15%。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体现公共财政思想,立足全县发展实际,集中财力办大事、促和谐、谋发展,工资问题得到基本保证,重点项目得到有力支持,工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本上实现了保稳定、保运转、保改革、保安全、保重点,财政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高。财政改革有效推进,理财水平快速提高。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乡财县管、村账乡监,完善非税资金“收支两条线”,推行政府采购改革,各项管理实现突破,执政理财能力迈上台阶。财政职能较好发挥,惠民政策落实力。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执行农业税减、免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两免一补”补助政策,全部兑付各项补助资金,在减负的同时农民直接增收5000余万元,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财政工作方针,受到了市政府表彰。
实践证明,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懈奋斗,镇平县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职能不断转变和改善,财政改革有力推进,农民群众得到了最大实惠。特别是2005年,财政工作乘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稳步发展之势,实现了改革与发展的突破。主要工作有以下方面:
(一)突出工作中心,强化增收节支,财政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财政工作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财税部门充分发挥征管主体作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工作中心,坚持抓协调、抓分析、抓督导、抓稽查,切实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全面实施零性小税检查,及时进行预算执行分析,严格规范非税资金管理,从严查处跑冒滴漏行为,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了收入征管工作的突破。全年一般预算收入超额41个百分点完成任务,增长幅度达到59.5%。财政支出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增长幅度达到40.9%,在较好保证干部教师工资发放、党政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教育、农业、卫生、社保等重点支出项目分别比上年增23.4%、70%、13.1%、40.3%,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履行财政职能,支持经济发展,夯实财政收入基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及资金扶持办法,千方百计支持经济建设,做大财政蛋糕。一是运用财税政策支持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对28家企业进行产权审核登记,防止了资产流失。投入中小企业挖潜改造及贷款贴息资金1003万元,引导、鼓励和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积极支持各类项目建设。筹措投入资金488万元,服务了工业园区开发、重点工程推进和县委、县政府举办的招商引资活动。三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投入基本建设资金4642万元,重点支持了城市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带动了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展。四是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筛选上报各类建设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了经济发展和公益基础设施建设。
(三)落实惠民政策,支持“三农”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对“三农”支持力度,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投入农村公益基础设施资金582万元,重点支持了村级道路建设和农村安全用水工程;投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226万元,规划和实施台账内外改造面积26926平方米;投入医疗卫生资金280余万元,支持了农村中心卫生院、贫困卫生院建设;投入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193万元、各类救灾救助资金206元,缓解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财政部门紧紧依靠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按照政策宣传、方案执行、信访处理、督导检查四落实的工作方法,严密组织,扎实推进,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各项惠民政策。全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3427万元,直发粮食补贴资金1121.3万元,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40万元、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资金653万元,全心全意地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在今年农业税免征和粮食直补工作中,我县被列入全省十件实事重点督查县份,接受了省督查组的检查,顷利通过验收并获得肯定。
(四)规范理财秩序,加强财政监督,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财政部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一是稳步推行乡财县管。落实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预算共编、账户统设、票据统管、收入统解、工资监发、采购统办”原则,于11月份正式启动了此项工作。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的基础上再次对乡镇干部工资实行财政监发,不失为一项民心工程。二是大力开展政府采购。按照统一组织、公开招标、国库支付办法,完善服务、货物、工程类采购工作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规模。全年完成政府采购资金3686万元,节约资金280万元,节支率达7.5%。三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年纳入国库管理资金5亿元以上,通过规范完善资金运作流程,实现了与会计核算的平稳对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四是强化非税资金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实行非税收入县乡联网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违规超标收费、坐收坐支、腐败浪费等现象,有效地规范了非税资金运作秩序。2005年县级非税收入完成9470万元,比上年增长39%,对增加全县综合财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五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县会计核算中心强化日常财务支出把关,全年共退回和纠正不规范报销凭证560份,涉及金额48万元;拒付违规开支700余项次,涉及金额60万元。财政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了各类财政资金检查,查出各类违纪资金400余万元,全部按规定给予了到位处理。与此同时,加强全县财会队伍业务教育,特别是组织培训了409个行政村的财务人员,对提高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县财源基础还比较薄弱,支柱型财源培养的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性比较明显,收入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财力增长与刚性增支因素不相适应,财政对公共事务和经济建设的保障能力不足,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三是财政管理未完全到位,财力紧张与资金浪费现象并存,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的工作十分繁重。四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潜在的风险不断向财政集聚,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和债务包袱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对实现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战略目标,保持全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改革和各项建设继续深入,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仍存在着严峻挑战。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政治社会更加稳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建设提供了机遇。更重要的是我县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和艰苦积累,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财源建设不断壮大,各项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为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的任务,对财政工作提出新的建设课题,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等,增大了财政工作压力。因此,在新的一年里,要科学把握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善抓机遇,勇迎挑战,确保取得财政工作新成绩。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部署和上级财政工作指导精神,结合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6年全县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财政工作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做大财政经济蛋糕,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加强财税队伍建设,提升执政理财能力。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对2006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如下安排:
(一)财政收入
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9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是:
1、工商税收类及企业所得税安排10977万元:
2、农业三税安排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51.2%;
3、其它收入安排55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4、专项收入安排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4%;
5、国有资产收益安排1120万元,比上年下降5.7%。县本级财政收入安排14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
中,工商税及企业所得税安排7622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农业三税安排250万元,比上年下降14.7%;其他收入安排5265万元,比上年增长5.3%;专项收入安排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 3.6%;国有资产收益安排1120万元,比上年下降5.7%。

  (二)财政支出
按照全县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算账,2006年全县安排财政支出37225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9%。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
1、科技三费和科学事业费支出360.6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6%;
2、农林水机事业费及支农支出上年增长23.7%;1640.4万元,可比口径比
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24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1975.6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l 3。4%
4、教育事业费支出8966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2%;
卫生经费支出1100.3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
公检法司支出2270。6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4.1
5、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安排1 32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2.3%:
6、债务利息支出安排96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4
7、专项支出安排420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0%;
8、其他支出安排4669.2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县本级财政支出安排11.8%。主要支出项目是:29992万元
1、科技三费和科学事业费支出360.6万元,年增长26.6%;
2、农林水机事业费及支农支出569.6万元,年增长19%;
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7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 3%。其中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1580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4%。
4、教育事业费支出12.1%;8947.2万元
5、卫生经费支出980.2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1%;6、公检法司支出2270.6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4.1%;
6、行政管理费支出1909.3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5%;
7、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570.8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8.5%;
8、行政事业离退休费支出4042.3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6%;
9、抚恤救济类安排501.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0.3%;
10、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安排1 32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32.3%;
11、债务利息支出安排96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4%;
12、专项支出安排360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56%;
13、其他支出安排3317万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3%。;、
三、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组织落实,努力完成2006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围绕2006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各项预算任务,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不断力口强财源建设,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切实创新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服务保障职能。在抓落实上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切实加强财源建设。支持发展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要根据国家财税政策的有关精神,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贴息、担保等多种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和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一是跟踪国家财税政策导向,明确国家财政扶持重点,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调查研究,密切配合各职能部门,综合论证申报适时对路的产业项目,通过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渠道,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发展,通过实施激励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优化企业经营环境,鼓励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更多外地资金投入镇平。同时,要落实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杠杆作用,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催生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切实培育主体财源。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搞好综合管理体系,切实用好上级各类奖补资金和专项资金,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财力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加快财源建设步伐。
(二)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实现财政持续增长。紧紧围绕全年收入任务,切实健全征管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强力度做好收入组织工作。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加强对收入组织工作的协调领导,调动各级各部门树立收入一盘棋思想,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健全监控机制。及时分析政策变化,定期分析经济走势,经常分析收入执行,掌握税源的分布与变化,抓住重点税源,开辟新增税源,管好零性税源,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占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三是健全征收机制。完善办税大厅服务功能,加大各类收入检查稽查力度,不断研究打击偷税、漏税、抗税新举措,杜绝各种收入流失现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三)强化预算约束,服务“三农”事业,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切实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改革、保重点贯穿到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特别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遏制资金浪费,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规范财政活动,节约财政资金。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严控一切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努力做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和“两免一补”工作,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完善农村各类保障措施,做好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发放、卫生医疗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及艾滋病救治补助工作,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大实惠。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努力争取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深化财政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努力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要适应公共财政发展要求,以发挥财政职能为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推进制度创新为途径,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努力完善“五项制度”:一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制度。通过乡财县管方式,强化激励约束,规范收支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效益。二是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扩大“票款分离”实施范围,规范收缴办法,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促进非税资金高效有序运转。三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发挥账户在资金运行中的源头控制作用,简化收入收缴和支出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增加采购总量,规范采购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完善目标考评制度。
加强县对乡镇和财税部门的目标管理,进一步规范考评内容,兼顾收入计划、收入质量和保障能力的综合评定,激发各级各部门增收节支自觉性。
(五)发挥监督职能,规范财经秩序,提高理财效果。根据财政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2006年财政监督工作重点要做好四个监控:一是强化专项资金监控。建立专项资金监督评价制度,完善项目投资评审、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专款要加强全程监控,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监控。加强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评估、核准备案等基础性工作,规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强化政府债务监控。建立严格的政府债务控制制度,健全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严格管理乡村举债,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科学利用举债促进经济发展。四是强化财经秩序监控。加强对财政收支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防止收入流失和资金浪费。规范财会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位代表,2006年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振奋精神,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镇平经济腾飞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相关附件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