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县十次党代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国家加强土地、信贷、环保和能源消耗控制的大环境下,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0亿元,比去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2.6亿元,比去年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95.4亿元,比去年增长13.4%;第三产业完成32亿元,增长14.4%。
(一)农村经济结构稳步调整,农业生产平稳运行。 随着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债及各级财政资金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据统计,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5.42万亩,比上年增长1.35%,粮食总产达到42.69万吨,比上年增长9%;棉花面积10.44万亩,总产0.68万吨;油料37.6万亩,总产7.09万吨;蔬菜复播面积24.5万亩,预计总产77.88万吨,产值5.9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6.5亿元,比去年增长6.4%。
畜牧业依靠科技进步,完善产业链条,强化服务功能,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全县猪、牛、羊存栏分别为63.09万头、14.3万头、46.1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5%、2.2%、8.6%;肉类总产7.18万吨,牛奶总产8372吨,同比分别增长7.7%和3.5%。 (二)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投产项目效益逐步显现。
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8.5亿元,比去年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24.2%;实现利税总额11.5亿元,增长56.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强势发展,至2006年年底,县工业园区入驻项目52个,建成投产项目29个,各企业对内强化管理,挖潜增效,对外强力开拓,积极抢占国内外市场,园区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园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入库税金5962.4万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54.6%、56.6%、71%。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显著。
初步统计,2006年1—11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58.5%,继续保持较高增幅。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31%。
向上争取项目06年年初下达目标103个,新增项目9个,共计112个,总投资15.9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0.8亿元。止目前,污水管网、供水管网续建、石佛寺供水、看守所搬迁项目、余堂—马山战备公路、村村通公路、镇菩路、三座大中桥、国债卫生体系建设9个乡镇卫生院、袁营110KV变电站、远程教育、工艺职专试验楼建设、安全饮水等81个项目资金已到位,总投资4.3亿元,落实无偿资金2.8亿元,同比增长17.6%。
(四)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有了新的进展。
通过制定并落实《镇平县实施“对外开放推动年”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适时赴珠海、苏州、郑州等地,积极参加珠海恳谈会、豫洽会等各投资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06年全县共引进各类投资项目118个,总投资399330万元,到位资金117780万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3个,总投资243400万元,到位资金63090万元;超千万元项目39个,总投资131890万元,到位资金35240万元;1000万元以下项目66个,总投资24040万元,到位资金19450万元。其中:已投产项目54个,总投资33470万元;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200180万元,到位资金89400万元。
(五)财政收入增长迅速,金融形势基本稳定。
2006年1—11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47万元,较上年同期15126.6万元增加3420.4万元,增长22.6%,收入总量居全市第四位。预计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将完成2.1亿元,占预算计划的105.4%,增长23.5%。
银行存款及居民储蓄持续增长,预计全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7.26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41.93亿元,同比增长17.9%。各项贷款余额30.95亿元,增长11.9%。
(六)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
预计全年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7900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00元,增长9.6%。
(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680余人次,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45%。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今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人数1163人,其中一本上线158人,比2005年增长32.77%,全年发放“两免一补”资金704.09万元,一高中餐厅楼、公寓楼竣工投入使用,雪枫中学综合楼、三高中逸夫楼、四高中宿舍楼相继建成,改善了全县教育教学条件。安字营、柳泉铺、杨营三个乡镇卫生院8月底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调查摸底工作按时完成并上报,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奠定了坚定基础。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6年全县城市低保金共发放682.6万元,救助人口10007人,农村医疗救助金发放43.5万元,救助2504人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797人收到政府生活补助金310余万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民间文化艺术大赛圆满结束,共有262个节目参加了比赛,10余万群众观看了演出,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活跃了城乡文化市场。矿产资源整顿、城建管理、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我县2006年国民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平稳增长,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不断增强,年度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但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一些潜存的问题也制约和困扰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大个企业较少,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率先崛起目标的实现。二是农业基础脆弱状况未得到根本缓解。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少,装备水平差,抗灾能力弱,缺少市场信息,农民素质不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三是财政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过大,财政收入质量仍然不高,县乡财政困难局面未得到有效缓解,收支矛盾仍旧相当突出,特别是乡镇级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后劲乏力,县乡之间、乡镇之间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四是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瓶颈”制约未得到有效缓解,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一大障碍。五是招商引资上,招商办法滞后,转移产业对接不够,缺乏对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招引大项目上工作力度不够。六是在工业园区项目引进上,不平衡性较大,部分单位出现畏难情绪。以上问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突出五项重点围绕全年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立足镇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明年应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实行“双轮驱动”,推动工业飞跃
按照“引大建强,集群发展,膨胀规模,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实行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双轮驱动,两条“粗腿”走路,努力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1、上大项目,培育工业骨干
突出强化大项目意识,炒热叫响大项目,引进落实大项目。2007年引进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投资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以上,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个,以大个项目来拉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大个项目建成投产来凸显镇平的崛起,以大个项目建成所形成的财源夯实镇平的综合实力。一是做好项目的储备论证。盯紧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规划论证一批适合镇平实施的大个工业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其中:投资10亿元的项目要储备3个以上;投资5亿元的项目要储备7个以上;投资亿元的项目要储备10个以上。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国家加强环保、土地和能耗控制的宏观政策下,做好项目的前期是关键。因此,要切实做好项目的专项规划、完善项目报批手续等工作,为上大项目打好基础。三是抓好一批大工业项目的实施。要集中力量做好大水泥二期、余热发电、生物制浆、纤维乙醇、玉米淀粉、防爆机电、金顺羊毛衫、望春花印染等项目的建设和投达产工作,为项目的入驻建设和投达产提供最优质的环境和服务。
2、打造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我县在轻纺、玉雕、汽车附件等产业门类中聚集了一大批企业、人才和技术,明年应积极着手运作产业集群,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加快推进。一是启动针纺织特色园区。该园区的发展规划已经制订,正在报批土地。明年要抓紧宣传落实建设标准化厂房的优惠政策,搞好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和县内民间资金投入标准化厂房建设,全年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吸引东南部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二是加大与国家轻工业联合会的对接联系,在县工业园区内选定1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划分不同功能区,尽快制订出我县轻工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三是石佛寺、曲屯等乡镇要立足辖区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谋划出玉雕石雕、汽车附件等产业发展聚集区,着手制订专业规划,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产业集群的运作上应把握四点:首先是制订高标准的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其次是搞好标准化厂房建设;再次是提供优惠政策,在组织上、资金调配上、土地等要素的供应上,全力给予倾斜;最后是创造良好环境,使特色产业聚集区能够建得成、存得久、效益好。 3、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企业技改步伐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着手,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对内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引进新技术,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引进合作伙伴,上马新项目,形成新规模,推进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明年重点抓好三个企业方阵的技改。一是航天水泥、普康药业、华新地毯等大个龙头企业方阵,航天水泥要尝试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研制开发防腐蚀、抗酸性等用于油田和深水隧道建设的高标号水泥;普康药业要在做好洁霉素环保工作的同时,强力上马阿维菌素项目;华新地毯要对现有的地壁毯和工艺刺绣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工艺提升。二是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豫龙纺织、梦瑶毛衫、山川皮革等中等企业方阵,豫龙纺织要上马3万锭精梳棉纺项目和合鑫织布项目;梦瑶毛衫要加强与香港金顺集团的合作,尽快上马续建工程;山川皮革要抓紧实施年产40万打高档劳保手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企业规模。三是效益较差、停产半停产的小企业方阵,要通过租赁、整体出售或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整合优化资源,调整产品方向,尽快走出困境。
4、加强职工培训,夯实产业基础
随着我县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短缺和员工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明年一是引导企业提高工资、住房待遇,吸引外来职工。二是社保部门推行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健全企业社会保障功能,留住职工。三是县内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合适专业,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为县域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坚持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相结合,高标准建设县城
以建设中等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转变建设观念,提升建设理念,开发改造相结合,建管并重,做到城市建设“四个高标准”。
1、高标准建设新城区
拉大县城框架,对县城新区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县城框架向西拉至赵河。明年在县城西区和县城北区,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杏山大道两侧,高标准规划建设2—3处环境优美、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高层住宅小区和商贸、教育、文化等功能区,制订房屋建筑层次、结构和外观标准,强力推行实施,坚决杜绝建造“独家小院”。
2、高标准改造老城区
按照“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原则,制订控制性详规,坚持区块成片开发,针对老城区通风、采光、排水、出行不便的状况,明年要有针对性地选择1─2处改造,高标准建设能容纳5000─10000人的住宅小区,参照外地经验,在拆迁安置上,按照开发商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以原址安置为主,开发商按1∶1.2的面积提供商品房,政府适当补贴,灵活机动,妥善安置拆迁户,通过示范亮点的带动,逐步改变老城区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实施街道畅通工程,打通健康路、镇菩路、校场路等“断头路”。明年要开工建设高标准的体育场馆,提升县城服务业水平。
3、高标准规划建设专业市场
立足南阳市半小时经济圈和次物流中心的定位,借鉴近年来摩托车市场、建材市场、机电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规范理顺商贸总布局,选择合适位置,高标准规划建设轻纺服装城、家电市场、电脑市场、花鸟市场等4个专业市场。
4、高标准管理市容
创新管理体制,组建并运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加大专业管理力度。实施县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搞好城市卫生、市场、交通三大秩序整治,确保县城市容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杜绝马路市场和店外经营,以三大秩序整治、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建设、护城河治理为切入点,争创省级“卫生城”、“文明城”。
(三)以促民增收为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自力发展经济和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以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为关键点,逐步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明年应突出抓好三个提升。
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建设。今后国家在农业上将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了更多地争取扶持,明年必须生尽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大山实业、钜辉面粉、甲林清真食品、利欣药业、团兴蔬菜、天冠果蔬、康苑鳖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国家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要争取完成省扶持龙头企业2—3个、市扶持龙头企业5—7个的目标任务。二是发挥协会作用。有效利用现有花卉协会、金鱼协会等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烟叶、中药材、林果、苗木花卉等名、特、优品种,促进农民增收。
2、推进农村环境建设,提升统筹城乡水平。一是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根据明年国家将重点安排通自然村道路的投资导向,围绕我县今明两年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的计划安排,依据各村主导产业和民俗风情的特点,科学规划,组织实施,尽快形成试点村纵横相连、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明年安排通自然村油路150公里。二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和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明年要新发展沼气4500户,新解决6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3、推进社会保障,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利用明年31个基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大好时机,发挥一室多用功能,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同时,加快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坚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农民看病、入学困难的现实问题,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四)开展“项目攻坚推动年”活动,实现项目新突破
针对目前全县大个项目少、在建项目少、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少的现状,建议明年强力实施“项目攻坚推动年”,突出抓好项目争取、项目引进、项目投入三方面工作,以“项目攻坚推动年”活动为总抓手,推动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1、全力向上争取项目。国家发改委主任在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上提出:明年向农业方面的投入要多于往年,明年向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要多于往年,明年向农村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要多于往年。三个“多于往年”给我们提出了向上争取项目的重要信息和资金争取的渠道,用途也给我们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是围绕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抓紧搜集明年国家的具体投资导向和投资信息,规划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的项目,围绕工业、农业、社会事业三大领域,重点抓好工业、县城基础设施、针纺织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农村社会事业项目等的争取,做好各种专项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力争在06年基础上多争取20%。二是理顺资金争取渠道,形成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大员上前、通力合作、协调一致的项目争取新局面,为项目争取实现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2、集中攻坚引进项目。“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力度在加大,转移资金的规模在加大,转移产业的范围在扩大,争取产业转移的时机时不我待。一是招商引资的区域应重点选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增加招商会的举办次数,地点选在沿海一些有产业特色的县份或乡镇,如东莞的大朗、虎门,浙江的桐乡、濮院、台州、大麻、诸暨、盛泽等地,使外界更多地了解镇平,重点对接轻纺、光电、羊毛衫、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提高对接针对性和成功率。二是瞄准国内500强企业和国内民企500强,加强对接,谋划大项目,引进大项目,提高大项目引进的成功率。三是突出“上门招商”,建议明年在桐乡、东莞、厦门增设三个办事处,从两办、发改委、招商局、经贸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一批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上门招商,联系企业、大专院校和专业协会,贴身了解信息,推介项目。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要组建一个专门的招商引资班子,长年对接招商,对确有转移意向的客商,要派专人负责,联络感情,介绍县情,体现真情,提高招商成功率。
3、扎实组织项目投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改进全县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项目引进和建设投入纳入年度目标考评中,由督查中心牵头,对各乡镇和相关县直单位分解目标任务,完善考评办法,重点考核项目引进、项目投入总额、项目施工形象进度、税收贡献率等指标,季度小评,半年通报,年终总评,通过督促检查,加压紧逼,力争明年实现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引进省外资金20亿元的目标。 (五)加快社会事业进步,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一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城区、城乡学校布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明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54.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达到1300人以上;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郭庄、王岗、老庄等9个乡镇基层卫生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餐饮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职业介绍等产业健康发展;加快火车站仓储中心、旺盛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进度,促进物流业发展;倡导发展社区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会计服务等新兴业态,明年三产服务业要增长13%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围绕生态山水游、红色观瞻游、休闲购物游三项重点,加大招商力度,完善五垛山景区、杏花湖景区和赵河公园景区的基础设施,硬化道路,修建宾馆,提升品位,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高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凸显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综合拉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