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公报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公报
镇平县统计局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添加日期:2015-03-19 10:59:45   来源:   作者: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拼搏进取,推动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62.2:22.5变化为12.6:62.9:24.5,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5.6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8%。全县人均GDP达到15779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098美元),增长12.4%。
   物价呈总体平稳、结构性波动特征。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7%。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上涨19.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4%、衣着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9%、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2%、居住类上涨4.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014人,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000余人,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4317人,连续两年实现再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大力开展以城镇 “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为重点的就业援助工作,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8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低到3.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升级难度大;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依然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等。
   二、农   业
   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5.4万亩,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6.07万亩,增长0.7%,秋粮种植面积69.36万亩,增长39.1%。全年粮食总产量501829吨,较上年增产17.6%,再创历史新高;夏粮总产量259155吨,增产1.5%;秋粮总产量242899吨,增产41.5%。油料、棉花、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52706吨、5786吨、608857吨。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2.87万吨;禽蛋产量2.03万吨;奶类产量1.33万吨。水产品产量5600吨,增长5.7%。全年猪、牛、羊、禽分别出栏24.05万头、2.58万头、15.61万只、388.7只;年末猪存栏29.89万头,牛存栏6.07万头,羊存栏3.85万只,家禽存栏415.2万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优质小麦、棉花、蔬菜、烟叶、畜牧等农业基地稳步发展,蔬菜、观赏鱼、苗木花卉、特色林果等四大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涵不断提升,粮经比趋于合理。
   林业、水利建设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26公顷,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达到1015万元。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7公顷,年末达到4459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比重达到59.32%。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2.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7%;农用拖拉机3.83万台, 比上年增长11.2%,农用运输车0.62万辆,比上年增长5.1%;农村用电量9156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7%。年末,全县409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电话,自来水受益村34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27户,增长9.5%,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2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4.2%;集体企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25.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2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5.9%。轻工业生产增长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和15.2亿元,分别增长29.2%和22.1%。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9.7%。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34%,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5.9%。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89万人,增长1.2%。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7万平方米,增长1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2万平方米,增长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城镇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9%,投资额再创新高。城镇投资的快速增加,拉大了城市框架,加快了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07年全县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 16.9亿元,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7.3亿元。农村投资速度的加快,使农村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农村农户投资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农村非农户投资12.4亿元,比上年增长61.2%。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工业投资20.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4.9亿元,批零贸易餐饮业投资3.8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3.2亿元,教育投资1.2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0.6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7.3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园区五期工程、县乡公路建设工程、航天水泥二期、豫龙纺织三期等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县城“五路一场”建设大头落地,鑫泰步行街、五金机电城基本建成,雪枫植物园、国际玉城一期工程顺利开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9亿元,增长17.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7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0.8亿元,增长14.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批发业增长13.3%,零售业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1321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419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7%。旅客周转量4712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1%。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9207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6792户,电话普及率为17.5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0652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紧紧抓住全省开发伏牛山生态旅游的重大机遇,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开发进程,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3千多万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增收增支。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增值税完成2961万元,增长25.6%;营业税完成5961万元,增长27.4%;企业所得税完成1149万元,增长128.9%;个人所得税完成1140万元,减少12.6%。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79759万元,增长32.8%。其中农业支出增长47.2%,教育支出增长4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48.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5.0%。
   金融运行稳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贷款稳步增加,现金持续投放,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44205万元,比年初增加63914万元,比年初增长1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5554万元,比年初增加11852万元,比年初增长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45亿元大关,达到462729万元,比年初增加48032万元,比年初增长11.6%。新增贷款重点支持了特色农业和工业企业的合理流资需求,缓解了部分有市场、效益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及重点行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33所,教职工7147人。全县普通高中共招生2989人,在校学生9669人。全县普通初中招生9318人,在校学生28396人。全县小学招生15325人,在校学生69415人。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6所,全年培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6万人次。科技推广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共引进实施新技术160多项,开发新产品128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评审。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文化馆(站)24个,公共图书馆(室)2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4%,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3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所627个;医院病床床位1032张;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9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城乡居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以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为主,进一步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对污染严重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加大对关停取缔小锅炉和农村秸秆焚烧工作的监管力度,违法排污及秸秆焚烧现象明显减少;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出台了《赵湾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方案》,并取缔了库区313个网箱养殖和4条采沙船,使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2007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3.14%,烟尘排放达标率90.07%,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100%,COD减排完成任务743,全县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县出生人口9391人,出生率10.31‰;死亡人口5201人,死亡率5.71‰;全年自然增加人口4190人,自然增长率4.60‰。年末全县总人口966727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3元,比上年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46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3元,比上年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1元,比上年增长16.0%。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2007年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