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2006年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2月25日在镇平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史焕立
添加日期:2006-02-26 17:56:18   来源:   作者:县长 史焕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务实重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6.8%;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按可比口径)5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增长53.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10%;工业入库税金增长42.7%;实际利用县外资本11.51亿元;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增长6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5元,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10元,增长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06‰。 
——五项重点各有突破。工业经济增势迅猛。县工业园区全年新入驻工业项目15个,新增投资11.7亿元,入园企业累计达到40家,总投资规模突破20亿元,完成入库税收3487万元。民营小区入驻项目81个,安排就业2011人。先后启动实施技改项目13个,盘活企业9家,盘活资产6000万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7.5%;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1亿元,增长60.8%。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县城重点区域详规及分区规划逐步完善;杏山大道、健康北路主路面铺设到位,涅阳东路、雪枫西路、紫禁城南路、将军路改造建设顺利完成,会展中心竣工投用,“一河三坑”治理、西三里河雨污分流启动实施;县城经营、管理日趋规范。石佛寺、贾宋、侯集、曲屯、高丘等一批重点小城镇,发展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现土地经营收益3000万元,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8亿元,城镇化率达到35%。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经受了春冻秋涝的严峻考验,总产39.2万吨;观赏鱼、苗木花卉、特色林果、奶牛四大特色产业规模稳步扩张,产业内涵逐步提升,荣获了“中国玉兰之乡”又一金字招牌;认真落实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农综开发、农田水利及平原绿化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1.8亿元,增长8.9%。开放招商喜结硕果。成功举办市第四届“玉雕节”,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招商活动,认真组织“珠三角”考察招商,招商网络逐步健全,招商引资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44个,总投资37.22亿元,到位资金9.13亿元。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斐然。全年共向上申报各类投资项目115个,其中76个项目顺利列入上级投资计划,到位资金2.38亿元。城建、交通、农业、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省道244、248线基本建成,“村村通”建管模式成为全市典范,乡镇卫生院建设顺利推进,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年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亿元。 
——七件大事有效落实。工业园区三期工程、杏山大道、紫禁城南路、雪枫西路、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人民公园改造、“两场”建设、一高中扩建及分校建设、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度形象进度基本到位;地毯振兴工程较好地克服了用工短缺的不利因素,全年组织编织工9000多人,完成产值2.9亿元,出口创汇1323万美元,实现利税1487万元。同时,省定实事全面落实,圆满通过了省委、省政府验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2项,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城乡教育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机制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三条保障线及扩大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民政救济力度加大,完成灾民倒房重建325间。发展改革、统计、审计、物价、工商、质监、药监、烟草、盐业、气象、人防、档案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新闻广电、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消防、“双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有了新的提升。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推进政府工作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治县迈出新步伐。全年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163件。积极化解企业改制遗留等各种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结点之年,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及“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战略起点,迈进了再跨台阶、乘势崛起的新阶段。这五年,是镇平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广大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五年,是发展思路日臻完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的五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协调共进的五年,是镇平历史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发展成效最为卓著的重要时期之一。突出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总量较“九五”末实现翻番,人均GDP突破13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9.3亿元,超过前10年总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1.6倍;三次产业比由“九五”末的21.7:55.1:23.2调整为14.5:65.1:20.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稳居全市首位。二是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板块;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大工业发展框架日渐明晰。五年间工业创造的经济增量是“九五”时期的3倍,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8.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近10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三是开放招商大格局初步形成。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招商增活力,健全招商网络,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手段,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开放领域、招商层次及成功率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共引进各类投资项目515个,总投资97.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4.5倍;累计完成出口创汇5595万美元。四是城乡及各项事业统筹发展。五年新增城镇面积8.5平方公里,新增城镇人口8.5万人,新增城区广场10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6.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593.5公里,顺利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万人高中在校率五年分别提高10个、13.5个百分点,累计新增非农就业岗位2.6万个,解决和巩固温饱人口1.8万人。 
回顾“十五”发展历程,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镇平特色、符合镇平实际的发展路子,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一是用加快发展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前进中的困难,始终把发展作为治本之策、第一要务,以发展凝聚人心,靠发展解决各类矛盾。二是用招商引资的办法解决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扩大开放,两眼向外,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宽的领域里引资金、争项目,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以大招商推动大发展。三是把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作为首要选择,充分发挥工业经济牵动能力强的优势,致力构建大工业体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四是坚持年年干大事、办实事,营造兴奋点,培育增长点,以量的积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飞跃。五是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广大干群的整体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创业奋进,成绩来之不易!“十五”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镇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多年来信任支持县政府工作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社会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镇平发展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尚未同步,工业入库税收占工业总产值、增加值比重偏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还不够理想;大个企业较少,固定税源薄弱,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质量不高,还债压力大,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社会事业投入不足,欠帐较多,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三是社会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 
“十一五”是镇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建设南阳经济强县、中原水泥建材基地、全国特色产业名区,坚持中心突破、沿线隆起、园区带动、块状发展,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开放为动力,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致力打造实力镇平、魅力镇平、活力镇平、和谐镇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速镇平在中原率先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6%,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均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 
关于“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已写进《镇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50亿元,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19917万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增长30%;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80%;工业入库税金增长20%;实际利用县外资本15亿元,增长30%以上;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89元,增长9.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一)抓二带一促三,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水平
1、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业主导,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以构建大工业体系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全年完成工业税收力争突破1亿元。“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60%以上;工业对财政贡献份额、二产就业比重分别突破60%和45%。 1、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聚合、建设集约”的基本要求,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一是完善园区规划。以207国道、柳卢路为主轴,东扩西延,将瓦罐庙路以西、赵河公园规划区以东及三里河以东部分区域纳入工业园区板块,修订完善园区总体规划;按照产业相近、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的基本要求,完善园区专项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兑现园区项目产值统计、税费划分等相关政策,调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引进项目的积极性;充分考虑投资密度、建设速度、财税贡献等因素,改进工业园区项目引进考核办法;强化项目引进建设责任,分配新一轮项目引进任务。要求各乡镇在2008年底以前,县直有关部门在2009年底以前,至少再引进一个工业项目,所有入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必须在1000万元以上,技术含量及税利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凡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一年内必须建成投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年半内要投产见效。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三管”(供热管道、供水管道、排污管道)、“三线”(电力线路、通讯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建设,重点完成207国道园区段拓宽、柳卢路园区段建设、瓦罐庙路铺油和部分路段的绿化、亮化,改造园区低压电网,建设综合服务区,促进园区生产要素配套。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全程代办、跟踪服务、规费代征、封闭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园区企业与执法部门、周边群众的“双隔离”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工业园区“环境特区”形象。通过全年努力,县工业园区新入驻项目10个以上,新增投资9亿元,累计投产项目40个;完成销售收入7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十一五”末,县工业园区规模达到10平方公里,入驻项目100个左右,完成产值突破60亿元,利税6亿元以上。 
2、培强育壮工业支柱。把育强工业骨干、打造产业集群作为提升镇平工业整体实力、构建大工业发展框架、构筑工业主导型发展格局的主要抓手。倾力扶持、集中培育中联水泥、普康药业、华新地毯、力源热电、利欣药业、山川皮革、豫港制革、豫龙纺织、梦瑶针织、天冠板材十大骨干企业,促其尽快成为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坚持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有机结合,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强化产业协作,加强战略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培强育壮水泥建材、医药化工、玉雕工艺、地毯轻纺、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形成支撑镇平工业大厦的坚强柱石,把镇平建成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建材基地、羊毛衫加工基地、玉雕工艺品基地和地毯绣品加工出口基地。到年底,十大骨干企业完成产值和税利要分别达到10亿元和1.5亿元,五大产业集群创造的增加值突破65亿元;“十一五”末,全县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骨干企业达到10家以上,五大产业集群创造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3、加大技改盘活力度。坚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导、帮助各类企业策划和申报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膨胀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含量,提高综合效益。重点抓好航天水泥二期、豫龙纺织二期、华新地毯公司工艺刺绣、利欣药业柴胡喷鼻剂等技改项目,争取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按照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的原则,加快县属工业改革及盘活步伐。认真做好原光学厂、炼染厂、毛巾厂、印刷厂、豫西南公司5家破产企业的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加大曲轴公司、鸿达羊毛衫公司、蝴蝶花公司、建材总厂、庆康公司、金矿等县属企业的改制盘活力度,力争年底前全部完成县属企业民营化改制任务,工业存量资产盘活实现重大突破。 
4、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促进合作、谋求共赢的基本思路,狠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具体要打造一个平台,即以县内知名企业家为主体,成立企业家协会,定期组织企业家沙龙,促进企业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促成战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开展三个活动,即举办企业家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座谈联谊,双向交流;组织县内企业经营者到发达地区、知名企业参观学习,更新理念,开阔眼界;继续开展“星级企业”竞赛活动,大张旗鼓表彰“功勋企业家”,积极营造重商、尊商、崇商的社会氛围。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锻造一批引领镇平工业快速发展的精英力量和领军人物。 
(二)加大扶农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抢抓国家倾斜“三农”的政策机遇,把解决“三农”问题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进步。
1、发展现代农业,调优产业结构。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经营农业,积极引导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布局,各类资本、先进技术向农业渗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一是培育四大特色产业。特色林果业,以北部山区和207国道沿线乡镇为重点,年底前种植面积力争达到5.7万亩;观赏鱼养殖业,引育名优品种,完善产业配套,全年新增养殖水面1000亩;苗木花卉产业,建好苗木花卉市场,增加花卉种类,提高科技含量,育强玉兰主导品种,进一步提升“中国玉兰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奶牛养殖业,提升奶牛品质,开展技术服务,增强加工能力,力争养殖规模达到4000头,打造南阳近郊重要的鲜奶供应基地。二是建设两大优质高效农业基地。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以9023为主打品种,种植规模达到55万亩,优质麦产量22万吨;烟叶基地建设,以枣园、曲屯、卢医、遮山等乡镇为重点,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全年植烟面积达到5万亩,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三是培育产业化龙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信贷、基地建设和原料采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华新地毯、利欣药业、钜辉面粉、甲林清真、科星花木、大山实业、豫龙纺织、天冠薯片、郭庄团兴蔬菜公司等龙头企业,促其与农业基地、特色产业、农户结成紧密利益联合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开展农业综合服务。以镇平农网、《农业与科技》、科技下乡活动、农业信息工程为平台,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区域站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疫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在搞好3.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续报的同时,做好王岗1万亩黑宝石李、老庄1万亩樱桃、郭庄1500亩出口蔬菜基地的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全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面积3万亩。 
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跑争并实施一批以农综开发、节水灌溉、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生态家园、烟水配套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新运作机制,科学摆布农建项目,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业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田水利示范工程,逐步改善农业装备条件。搞好土地整理开发,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旱涝保收田1.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突出产业扶贫,落实项目资金,全年解决和巩固温饱人口6000人;强力推进以平原绿化、通道绿化、APP造林为重点的林业生产,确保顺利通过全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验收。 
3、广辟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认真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继续开展以整顿计生、建房、殡葬等乱收费为重点的农民负担大检查,全面清理各种涉农行政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严查各种违规行为,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坚持县内转移与县外转移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衔接,以阳光工程、巾帼星火科技工程、跨世纪新型农民培训为依托,整合职业高中、农业技术学校、人才中心等各种培训资源,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向县工业园区、民营小区、玉雕地毯等特色产业以及县乡服务业转移就业。全年力争完成各类培训2万人。 
4、搞好试点示范,推进新农村建设。选择5—10个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按照发展新经济、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生活、建设好班子“四新一好”的要求,本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先硬件后软件、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稳妥推进新村试点建设,着力培育致富产业,实施新村规划,解决住房、道路、饮水、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性问题,逐步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要通过一年努力,使各试点村村容村貌有大变化,群众致富能力有新提高,收入水平有新增长,文明素质有新改善。在抓好县级试点村建设的同时,各乡镇至少再选择1个村进行试点培育。“十一五”末,全县县级试点村总数力争达到50个,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力量。 
(三)实施大城建方略,加快城镇化进程 
抓住镇平被纳入南阳市中心城区半小时城市圈的机遇,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为动力,努力构筑以县城为核心、以小城镇为支撑的绿色城镇体系,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今年城镇化水平要达到37%,2010年达到42%以上。
1、做大做美中心城区。按照建设“玉文化商贸城、南阳区域经济次中心”的基本定位,围绕“十一五”末县城建成区达到30平方公里、25万人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县城发展建设步伐,努力把镇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在南阳中心城市近郊有重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一是拉大城市框架。坚持向西、向北、向南发展,高标准制定修编城北新区、县城南区、石佛寺板块、东西入城口和高速公路入城口、赵河观光带“两区一块、三口一带”的建设性详规,稳步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持续扩大城市规模。二是完善城市功能。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雪枫中路、打通雪枫东路,建设火车站广场、玉料市场、农资市场和建材市场;启动建设正泰花园、鑫泰花园,稳步开发赵河公园,以三星级标准加快建设裕隆花园大酒店。实施县城引水及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后续建设任务,配套一批水冲式厕所、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基础设施。三是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抓好三大工程。治污工程,护城河、西三里河治理今年要有较大进展,察院坑、永康坑、寺门坑治污两年完成。绿化工程,重点建设人民公园广场游园、将军路滨河游园,完成东关林场绿色游园建设规划,开展单位、庭院绿化活动,增加城区绿量,改善人居环境。亮化美化工程,按照“一路一灯、一街一景”的要求,对城区路灯、高层建筑景观灯、广告灯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安装,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品位。 
2、构建特色小城镇体系。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石佛寺、贾宋、侯集、曲屯、高丘五个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小城镇,力求率先突破,拉动312国道、207国道、省道244、248沿线其它小城镇快速发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五点、四带”城镇体系和抓点带面的小城镇发展格局。石佛寺镇,要抓住纳入县城区重要板块的机遇,向南拉大城镇框架,整合专业市场,完善城镇功能,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促进特色产业、特色城镇、特色文化融合互动,打造全国玉雕第一镇。贾宋镇,要立足312高速、省道248线全线贯通后区位新优势,科学定位城镇发展方向,加快综合工业小区建设步伐,促进工商贸结合,努力建设工业强镇、商贸名镇和特色产业大镇。侯集镇,要加快金鱼交易市场、蔬菜交易市场建设,以市场建设扩大镇区规模,提升城镇形象,建成南部平原农区示范镇。曲屯镇,要着力提升汽车附件产业层次,完善汽车附件市场功能,打造中原汽车附件“城”。高丘镇,要发挥山丘过渡带的优势,增强向西、向北辐射能力,建成镇平西北“明珠”。其它乡镇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每年实施几项城镇建设工程,使城镇经济实力年年都有新提高,城镇规模和形象年年都有新变化。力争到2010年,20%的建制镇镇区人口发展到4万人,80%的镇发展到2万人,其它集镇发展到1.5万人。 
3、夯实城镇经济内涵。在建好县工业园区、部分乡镇民营小区的同时,充分发挥三产服务业在促进城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商贸业。重点启动建设火车站物流中心、晁陂旺盛物流中心两大物流园区,规范完善建设新华路步行街、新华商城、玉雕大世界、摩托车市场、玉料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建设50家乡村超市和标准“农家店”,构筑以县城为中心,以大型超市、物流园区、专业市场为支撑,以乡镇集贸市场、商业网点为骨架的大商贸格局,为城镇快速发展活跃商气。制定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特产购物游、山水景观游、红色观瞻游等发展定位,着力培育玉雕湾、菩提寺、彭雪枫纪念馆、五垛山、杏花湖五大亮点,营造开发热点,包装黄金线路,争创A级景区,全面提高镇平旅游在全市旅游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城镇快速发展集聚人气。坚持以大交通促进大城建,进一步加大县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年底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
4、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大规划实施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规范经营性建设用地先详规再“招拍挂”的操作程序,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城市资产经营,全年实现土地经营收益3000万元以上。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步伐,以玉都、雪枫、涅阳三个办事处挂牌成立为契机,推进社区建设;改革城管体制,成立县城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变多头、交叉管理为统一管理,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改革完善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研究出台城镇新增人口就业、入学、购房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四)坚持民营主体,壮大民营经济 
顺应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总量扩张、产业升级。全年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要达到72亿元,入库税金突破8000万元。经过几年努力,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1、建设民营小区。按照“理顺体制、调整布局、完善政策、梯次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民营小区建设。一是成立高规格的民营小区管委会,健全完善县委政府统一协调、乡镇积极负责、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新机制。二是对发展空间不大、产业层次较低的小区进行适度调整,对产业相关、区位相近的小区连片布局,适度集中,并完成各小区的总体规划和发展建设详规。三是制订出台对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引导乡镇、部门和企业参与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各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小区投资经营,引导各乡镇把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工业项目按照产业集聚、就近入园的原则进入民营小区,其产值、税费及政绩比照县工业园区的办法,记入项目依托乡镇。今年要重点抓好城关城郊杨营民营小区、石佛寺玉雕湾民营小区、贾宋综合工业小区、晁陂杨营石雕小区、曲屯汽车附件工业小区、老庄柳泉铺石材小区的开发建设,形成拉动小区发展的第一梯队。全年民营小区新入驻项目要达到100个以上,“十一五”末累计入驻项目800个,实现产值20亿元。
2、育强民营经济产业群体。按照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要求,集中力量培育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地毯绣品产业,鼓励支持华新地毯公司发挥组织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优势,结合实施地毯振兴工程,做大做强真丝地毯和绣品产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加快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玉雕工艺品产业,要抓住建设玉料市场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全国最大玉雕产业群体的地位,强化技术人才培育,加大产业组织整合力度,尽快实现由产品向作品、由低层次工艺产业向高层次文化产业、由分散无序经营向规范有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汽车附件产业,要抓住建设中原汽车附件城的机遇,重点在汽车装饰装修的巨大市场空间里作文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附件产业在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农副产品加工业,要着重在做大规模、延伸链条、扩大市场份额上求突破,培育一批骨干企业,为率先实现农区工业化做出积极贡献。
3、完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扫除一切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革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制定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确保所有有利于镇平发展的领域民营资本都可以进入,所有在镇平兴办的民营企业一律享受统一的优惠政策。大张旗鼓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让事业有成的民营经济人士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积极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定期举办联谊活动,鼓励引导在外事业有成人员返乡创业,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扩大对外开放,发展项目经济 
坚持向上争取、横向联合并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开放招商及项目引进力度,力求项目总数、投资额度有新突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基础上有较大增长。 
1、把握项目运作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立足我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广泛开展横向联合,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产业、项目等生产要素的战略转移。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搞好对上规划衔接,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力争使更多的项目列入上级计划“笼子”。重点抓好大水泥二期、梦瑶羊毛衫、氮化钒、永骏礼品包装、宇鑫木业、中兴防爆电机、低压电器、恒利毛纺和东峰化工等在建工业项目建设,抓好纳米漆、浓香型花生油、生物制浆等工业项目的引进;运作好垃圾处理场、高丘水库、高西河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综开发、烟水配套、农田林网等一批城建项目和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全年引进横向联合项目100个以上,合同引进县外资金30亿元;向上争取项目投资总额要达到20.3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本突破15亿元。 
2、创新项目运作手段。一是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建立县级、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三级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论证包装,利用网络、节会等多种载体,发布项目信息。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招商活动,重点组织好上海招商洽谈会、东莞羊毛衫产业专题招商会、环渤海湾招商会、台湾亲情招商会等招商活动,宣传推介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签约落实。二是健全招商机构和网络。设立镇平驻广州、天津、东莞等6个办事处,发挥原镇平驻外办事处的功能,延伸招商触角,捕捉项目信息,拓宽招商领域。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引导县内企业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借力发展,实现共赢。充分利用节会和园区两个平台,强化产业对接,打响招商品牌,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成立大项目办公室,对重大项目建立专门班子,实行特殊政策,确保“十一五”期间引进建成一批超亿元大项目。
3、健全项目运作机制。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硬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项考核。健全完善项目引进建设领导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所有项目,建立规范“台帐”,明确时限要求,计划到月,责任到人,全程跟踪,包干到底。加强对项目的督办检查,实行“一月一提醒、两月一督查、三月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全年一考核”,将督查与考核、奖优与罚劣结合起来;实行以奖代补,重奖在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各个层面争跑项目的积极性。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抓好民生工程。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广辟就业门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再就业优惠政策,继续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年要实现安排城镇职工就业再就业50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的“双五千”目标。进一步加强三条保障线建设,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特别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依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开展“送温暖”、“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标准定补、特殊救济、政策扶持、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扶贫帮困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扩大农村“五保”供养面,加快由分散供养向集中供养过渡;解决好弱势群体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城区、乡村学校布局,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一高中、雪枫中学改扩建进度,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满足社会需求;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增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快城乡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开展民间艺术大赛,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县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统计、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气象、档案、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
3、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奖扶优惠政策;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着力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到2010年全县总人口控制在99万以内。强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坚持和完善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生态环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依法治县,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其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及政府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才能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解决职能缺位、越位、错位问题,真正把政府职能定位在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上来,以服务为第一职责,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完善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提高其一站式办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各政府部门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并公开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确保服务更加便捷、公开透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构建开放式政府信息平台,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化服务。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促进严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加强新闻舆论、社会公众和政府系统内部监督,以有效的监督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广泛集中民智,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决策责任制度。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改进作风,建设实干型政府。在政府系统大力倡导效率、效能意识和求真务实之风,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干则必成,以埋头苦干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工作落实,以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督查机制督促工作落实,以群众普遍认可、社会充分肯定检验落实成效,把抓落实、促落实作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的基本功。压缩文件、精减会议,要求政府系统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工作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作任务快速推进,高效落实。
勤政廉洁,建设民本型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强化宗旨意识,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政府系统广大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带着深厚感情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地服务广大群众,确保用权出于公心、符合民心。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纠风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形势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94万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实现“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加速镇平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