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13〕69号)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宛政〔2014〕3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严格落实取水许可、控制用水总量和入河湖排污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节水优先,强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坚持统一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等水源的合理配置;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目标。2013年度我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目标为2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目标为0.61;2014年度我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目标为31%,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目标为0.62;2015年度我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3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目标为39%,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目标为0.63。
2020年度我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4706亿立方米,2030年度我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5807亿立方米。
二、严格实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
(一)完善水资源规划体系。水利部门牵头,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农业节水发展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等专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备的水资源规划体系。
(二)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我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根据分配的阶段性水量控制指标编制年度取用水计划,依法对全县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
(三)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严格取水许可总量管理,取用水单位和个人要依法申领取水许可,非法取水行为由有关部门配合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取缔。严格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方,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目标的地方,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产品用水不符合《河南省用水定额》标准的、在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却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加快建立全县取水许可管理登记信息台账,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将全县境内依法应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全部登记入库。
(四)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全面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与相关水资源规划相衔接。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并报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对未依法开展和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或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的,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部门不予批准规划;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建设项目一律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罚。
(五)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所有用水户一律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杜绝协议收费,确保应收尽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
(六)加大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力度。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编制地下水利用和保护规划,落实地下水压采方案。加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凿井和取用水管理。建设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要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井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回灌水不得影响地下水水质,回扬水得到充分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坚决禁止未经审批开采地下水。
(七)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负责制订和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加强对全县境内水资源的利用管理。
(八)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及其他集中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应同步配套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积极推广联片供水,保障农村供水安全。
三、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
(一)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建立健全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体制机制。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校园创建活动,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二)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扩建和改建建设项目,要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建节水设施,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项目设计未包括节水设施的内容、节水设施未建设或没有达到相关节水技术标准要求的,不得擅自投入使用。对违反“三同时”制度的,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
(三)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定期开展现状用水水平分析和重点行业水平衡测试,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按照《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范围的单位和用水大户,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对超过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标准的取用水单位实行累进加价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使用公共自来水的,办理用水计划指标时要提交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对未取得用水计划指标的非居民生活用水户,供水企业不得供水。
(四)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
(五)加强取用水户监督管理。建立重点取用水户监控制度,对公共供水企业、自备取水大户和限额以上的使用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水户实行强制性取用水实时在线监控。到2015年年底前,年取用地表水1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及限额以下的重点取用水户,均需安装取水远程监控系统。
四、严格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一)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控。开展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入河湖库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排污口设置审批论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方,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限期整改,并停止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新建、扩建入河湖排污口。
(二)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依法划定赵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防治面源污染,禁止破坏水源涵养林。建立饮用水源保护政府负责和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因地制宜建立备用水源。
(三)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河湖源头区的保护,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全县水资源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和统一调度。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制度部署,成立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办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搞好水资源规划、论证、纳污限制及水源地保护工作,对本地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要把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办重要议事日程,将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二)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按照我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县水利局负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
县发改委负责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牵头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建设。
县工信局和县产业集聚区负责推进企业节水减排工作,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县财政局负责筹措资金,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经费保障。
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实施方案中依照相关法规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加大督促水污染治理力度,严格监管、控制水污染物的排放,掌握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
县统计局负责及时提供考核所需的GDP和工业增加值有关社会经济统计指标。
县公安局负责对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中暴力抗法和严重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实施打击。
县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审计局等单位按照职能分工,配合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三)健全制度,完善法规体系。积极推进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等配套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政策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水资源高效管理的制度,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费足额征收。
(四)科学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水资源管理队伍,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水量水质监测建设,加强重要取用水户取、退水计量和入河排污口监控管理。
(五)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资源管理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资金支持,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重点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计量设施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库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工作。
(六)公众参与,全民管水。加大水资源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扩大公益性宣传范围,增强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对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决策的透明度,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公众参与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2014 年 12 月 15 日